
對于效果圖的工作量來說,建模占了一半以上的工作量。
建模前熟悉建筑方案,對層數,層高,體量,材質等有個大致的了解,必要時可勾一張手繪草圖。然后規劃好建模的步驟及圖層,在CAD中先設定一個snap值(一般設為50,),然后把參考平面整理一下,使之變為只有一個圖層的圖,并把圖層換一個比較灰的顏色,以免跟其它層混淆。將參考圖的定位點(如柱子的角點)跟snap點對齊(定于0,0,0),以便于今后的操作。
墻的模型可用PLINE線來繪制。有的人沒養成良好的建模習慣,鄭州效果圖建的模型奇大無比,面數是2到3倍。因為不論什么墻他都用一條帶寬度和厚度的PLINE線來畫,畫高層時也是建了一層后ARRAY上去,可以想想,一條帶寬度的PLINE線有12個面,那這樣一來就很可怕了。視點看不到的就不用建了。建議室內的樓板和墻柱等也要建出,因為可能要用到透明玻璃。注意窗框欄桿等的尺度,不要建得太粗。
建模時最好設三到四個視窗,定義2個UCS(正立面和側立面各一個)。效果圖制作要熟悉UCS,VIEW,CHPROP等命令。遇到了較為復雜的模型可用實體建模的方法,或是在3dmax之中再補上。建模時要適當考慮地形,一般要把路,草地,廣場,臺階都建出來。然后用DVIEW命令設一個相機進行觀察。
模型建完后可EXPORT成.3ds或.DXF的文件,以便在3dmax之中導入。也有人直接在3dmax中直接調入.dwg文件。